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愛究竟是什麼《佛洛姆「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e)》簡介與讀後感

佛洛姆「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e)簡介與讀後感



為什麼會讀這一本書呢,筆者因為並非此領域的學生,所以對心理學的知識可以算一竅不通,而看到有人推薦這一本書可以當作另類心理學入門的書籍。20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佛洛姆為本書之作者。這本書讓我覺得對初學者我來說還算可以了解。以下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對於愛的闡述吧。

是否真的有一見鍾情

一般人認為愛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如何變得令人喜愛。為何大家會這樣想呢,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現在社會都奠基於互惠交易的框架下,無論男女想的是如何讓自己更好,但此處的更好只是表面上,就好比想成為包裝漂亮的商品。如果發現對方是我在這個交易市場上,可以交換到的最佳貨品時,便墜入情網。

一般人往往將上述墜入情網的感覺認為自己「屹立」於愛情當中。其實不然。

突然墜入情網我們可以將這狀況稱為一見鍾情,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人或許覺得是花癡,但是這種感覺或多或少存在在我們的生活經驗當中。

如果因為一見鍾情,雙方突然間從陌生人變成看似相愛的兩人,他們覺得他們之間的隔離之牆突然倒下了,這樣突如其來的親密關係與合而為一是令人興奮的。

對平時與人隔離,一項孤立,沒有愛情的人而言此刻是美妙奇異的,如果這種情況是藉由性所吸引,則更加助長了他的奇異性。

但是越來越親密而奇異性不會隨之越來越高,反而會隨時間經過而降低。而後導致兩人分開繼續尋找下一段的「一見鍾情」,又認為這一次不一樣,認為這次遇到的是我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但是其實他只是落入了「一見鍾情」的循環中罷了。

這樣的人,將當初一見鍾情的瘋狂認作是愛情強度的證明,但是越瘋狂只是證明他們原先的越孤獨而已。

愛的理論

佛洛姆認為,愛就像一門藝術一樣,在成為大師之前,對基本的關念一定要先搞清楚,以下便簡單介紹佛洛姆所認為愛的理論。

相信大家都覺得自己有愛過,但是我們的那種感覺真的是「愛」嗎?本書作者認為,愛是孤獨的人為了化解孤獨而從事的行為,也是在現實社會中,讓人可以獲得更加幸福的最高藝術。

這句話大家可能覺得很空泛,但是到底愛要怎麼解釋呢。

人與人之間從脫離母親開始,便感受到隔離,好像人與人之間都隔個一層牆壁似的,而這樣的隔離,又沒有以愛來結合,就是造成我們一般人羞怯的根源,也是罪惡以及焦慮的發生地。

為了達到脫離隔離的狀態,想要達成與其他人達成「合一」(作者用合一來表示人與人之間沒有隔離,同時也就沒有負面的情況)。現代的工作與制式的聲色娛樂,讓人可以忘卻一部分合一的需要,但這終究不是真正的合一。

合一有幾種方式:

  • 狂歡迷亂:狂歡迷亂的特點有三,激烈,佔據人的身心全部,合一的時間短暫
  • 風俗秩序:以風俗秩序達成團體的一致,獨裁社會可能藉由威脅恐怖;民主社會可能藉由暗示與宣傳達成一致。其實一般人都不覺得我們有一致化的需要,但其實有,我們往往覺得我們有個性上的不同。但其實這樣的不同僅僅建立在枝微末節上,或是認為大多數人的觀念正好和自己相同而已,而自己則未察覺。
  • 以愛真正的結合:此為作者所述真的結合之方式。


成熟的愛為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個人性的條件下與他人結合,愛亦是人生命中主動積極的力量。佛洛姆用一句耐人尋味的話闡述愛,「愛是兩個人變成一個,但又依舊是兩個

所有的忌妒,野心,貪婪都只是激情,而真正的愛則是行為。愛是主動的行為而非被動,愛是屹立的而非突然墜入。

真正的愛是給予,但是給予很多人認為是放棄,其實不然,給予並非犧牲,我們可以在給予中體驗到自己的豐饒,能力,充盈的生命力,再給予的過程中自己就感到喜悅。
                         
我覺得以下是這本書對於愛最讓我有共鳴的部分:

  • 愛是將生命完全的給予,不論是喜悅,興趣,關懷,了解,知識,幽默,憂愁的一切給予。
  • 再給予中,以豐富自己生命的方式給予,此時,也豐富了他人的生命。
  • 並非為了接受而給予,給予本身就是極大的喜悅。
  • 同時,再給予中自然而然地將某些事物帶進他人的生命。而帶入他人生命的事物有可能反射回來到自己身上。
  • 而真正的給予,自然而然的定會接受到反射回來的事物。
  • 這樣一來一往,給予者使他人亦成為給予者。
  • 兩人共享有他們帶入生命中事務所帶來之喜悅。


如果希望能影響他人,必須是能鼓勵他人,激勵他人前進的人。

「在愛你之時我愛一切人,我愛全世界,也愛我自己。」

  • 成熟的愛是:我愛妳所以我被愛,這樣的愛是建立在因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 不成熟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愛的四因素

佛洛姆認為,愛包含四項基本因素,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照顧:
照顧是關懷接受者之生命成長,我們所愛的東西我們會為之付出勞力。
責任:
責任乃是對對方心理上之需要表示回應。
尊重:
若缺乏尊重,責任的使命感可能變成佔有及控制。
具有尊重的關懷,是依照他本來的樣子去成長。真正的愛是希望所愛的人照他本來的樣子成長與發展,並非要對方合自己的意思或符合我需要的用途(愛一個人想要與他合一應該是照他所是的樣子與他合一)
了解:
需本質上的了解,以他人處境了解他人。

佛洛依德認為,性慾是身體上的化學原理在肉體上所產生之緊張,性慾就是要移除此種痛苦緊張。就像皮膚上搔癢難耐的感覺,想要除之而後快。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他認為因為源自於生理上的不同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孩子被愛就因為他是她孩子,不因為其他。
父親對孩子的愛,因為社會上的習慣,父親會因為事業或繼承等等因素,挑選最喜歡的孩子而愛他,父親是秩序,旅行,格律,冒現的表現,而他的愛也因此有條件。

兄弟愛乃指對於全部人類的愛,此愛可以達成人類的合一。

自愛,自己既然為人,愛自己與愛他人應該無區別。自愛不同於自私,因為她只愛自己,並不會因為給予而快樂。

對神的愛
人們對神的愛有些是基於對母親的感覺而來,有些是基於父愛,而有些則認為神即是「無」。這樣的愛人們永遠不會知道上帝是什麼,他只知道上帝是一切的至善。

真正有宗教文化之人,將神視做父親,援助者並遵循其規則。但是現在很多人則是在需要神時,將其視為援助者,但是在不需要的時候則將其拋在一旁。我覺得在台灣應該有很多人是這樣子,平常自顧自地過著生活,一旦遇到困難時就將問題丟給神明,而問題一但解決,好像什麼事丟沒發生過一樣。

現代人對於神,已經是將信仰作為一種心理上的設計,藉由神的信仰,來達到更大的資本主義競爭。

社會對愛的誤解與澄清

目前的社會,婚姻乃大多數人認為的常態,也被認為是脫離孤獨的一中方法。我們藉由婚姻組成「兩人連隊」,藉由這樣的連隊尋求庇護,這是我們為了免於孤獨的自私,但是這樣的自私常常被誤解為愛情與知心。

同時我們不應該視愛情為性滿足的結果,而性滿足乃是愛情的結果為是。這樣的觀念與佛洛伊德相左,佛洛依德認為,愛是性吸引的結果,愛與性滿足是同一件事情。這是唯物論的說法,此理論認為一切心理現象皆可以由生理現象所尋找到。同時也認為不受壓抑的慾望滿足是心理的幸福。

H.S.蘇利文則將兩人婚姻解釋為,愛的本質乃是分工合作,合作的結果讓他們得以在社會中享受此結果所帶來的優越感。他將性與愛做嚴格的區分。

但是蘇利文的見解在佛洛姆的思想當中仍屬於2人份自私的愛。

很多人認為兩人間相處不應該有衝突,佛洛姆認為衝突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在膚淺且瑣細的是向上衝突根本不意味著衝突,衝突應該是在最核心的觀念價值中的討論,膚淺的衝突只是為了遮蔽與躲藏真正的問題罷了。

真正的衝突乃是澄清問題,在此過程中導致情的淨化,淨化中兩人的提升帶有更多的知識以及力量

愛的藝術之實踐

佛洛姆認為愛既然為藝術,養成藝術的方法有格律,專注,耐心等要素。專注為充分活在當下。
實踐格律不可以當此為外界所給予的束縛,而應該視此為自我意識的展現。要漸漸習慣,直到若有一日不為之則若有所失。

「實踐格律不應是痛苦,而應該是適意愉快」只是在一開始時,一定會有需要被克服的抗拒力。

能夠孤獨乃是能夠愛的表現,互相戀愛之人必須實踐專注,學習相互親近,不可以常見的方式做心靈潛逃。而專注的前提要件則是要對自己敏感,在專注時使人更為清醒,雖然事後一定會有生理上的些許疲勞,不過整體上來說利遠大於弊

客觀觀察事物乃是相處基本的能力,客觀乃是以人和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他們。將客觀的圖像和「自己的願望與懼怕所形成的圖像分開」。但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乃至國與國之間的相處,好像客觀是例外,而或輕或重的自我陶醉式扭曲反而為正常。

學習愛之時,必須時時保持客觀,當在不客觀時也可以敏感的察覺到。努力把「我對他的所想像中的圖形」與「它本身的樣子」加以區分。

信心則是以自己的觀察為主,輔以建設性的思考。而非以大部分人之意見為意見。

對某人有信心,並非他意見不變,而是指其基本動機不改變,而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依賴他人之褒貶。具有信心需要有感於冒險之勇氣,要有接受痛苦或失望之心理準備,若堅持生活的第一要務是穩定,則不能為其具有信心。

愛與被愛皆需勇氣,有勇氣判斷何者是我最為關心之物,然後堅定地衝越」。

有時我們會以為我所懼怕的是不被愛,但是其實很有可能懼怕的卻是實踐愛。愛是將自己委身,沒有擔保,完全的給予,在此給予中,希望我們的愛能在所愛者心中產生愛

現今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原則與愛的原則不能並存,但是從現代社會具體來看卻不可一概而論。很多職業可以同時實踐愛且不需停止其經濟行為。

對一般人來說,隔離乃是肉體間的隔離,而肉體的合一,一般人往往覺得這就是克服隔閡。

情愛的排他性是完全強烈地與另一個人融合—只能把生命的一切全部委身給同一個人。但情愛亦非除所愛者外一切隔離。

最後,愛是從自己生命本質抒發,並從對方的生命本質體驗他/她,愛某個人不僅是強烈的感情,而是一項決心,判斷與承諾

------------------------------

我看完這一書前,談過一些戀愛,關於愛,在之前也閱讀過一些書,有些是教我怎麼追女朋友的,有些是交相處關係的,但是這一本則是告訴我什麼是愛,並且針對愛的本質提出架構。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有關愛情的書,但是看完之後,發現我說對了一半而已,這本書一部分講愛情,但僅止於一部分,更多的是藉由愛來與生活做連結,所有活動,皆可以由愛作為出發點,而看完,我對於愛,不敢說已經精通,至少相比與以前,對於愛是什麼,已經有些許的架構與觀念。

我在未來遇到人與人相處,與父母相處,以及另一半相處,如果透過成熟的愛,相信不管在心理上或是心情上都可以更加澄澈堅定的心情經營。

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需要愛,等待愛或是想知道什麼是愛的人。而這一篇也讓我在遇到一些事情時,可以回頭看一下「愛」究竟為何物。

本書博客來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Die with zero)讀後心得   這本書是書蟲的隊友推薦給書蟲,已下來簡單介紹一下內容吧  ----------------------------------------------- 記憶股息,體驗是無價的 這本書其中一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