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謙虛是領導的秘密嗎?(Is this the secret of smart leadership?)

 

謙虛是領導的秘密嗎(Is this the secret of smart leadership?)

 

筆者九月的時候聚台中找好友小聚,晚上的居酒屋燒肉醬料很多樣

從蘇格拉底說「謙虛是最好的美德」(humility is the greatest virtues)至今已兩千年。他多年的觀察認為最有智慧的人是會承認自己的無知。

 

科學對於謙虛是否真的有用一事,較少探討,最近幾十年才有人研究這一領域,討論謙虛對我們思考的影響。曾有一研究結論認為,謙虛的人是更好的學習者、決定者、問題解決者。另一個研究則發現,可以藉由謙虛預測一個人是不是未來會成功,這個預測比IQ測量還準確。

 

最新的研究也顯示謙虛對領導能力也很重要,謙虛可以增加策略性思考(strategic thinking)的能力,並且間接地可以增強同事的表現。

 

有自信才會謙虛(You need to confidence to be humble)

 

最近社會專注「謙虛」,是一個觀點的轉移,因為過去幾十年來,我們都將注意力放在自信、自尊上面,這兩個人格特質被認為是社會上的萬靈丹(cure-alls)

 

自尊和謙虛並不是對立的。(high self esteem and humility need not necessarily be at odds)英國的領導學專家哈里德Khalid Aziz認為有自信才會謙虛。

 

不幸的是,很多建立自信、啟發的書籍,都忽視了在建立自信地同時要同時培養謙虛的特質,威爾史東(Will Storr)在他的書Selfie裡面認為,現在大眾媒體鼓吹的建立自信,已經被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吸收,鼓勵老師和家長們提供無條件的正面、樂觀的鼓勵,而完全沒有責罵或是質疑。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培養謙虛的特質。

 

筆者今年被朋友找去泳渡日月潭,真的很久沒有游泳了,還好有遊完

楊百翰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萊德歐文(Bradley Owens)201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做了一個實驗,他請了144個大學生作為受試者。

 

有鑑於自己評估自己是否謙虛並不容易,歐文就要求受試者去評估別人的謙虛程度,例如你認為:

1.這個人總是積極的尋求他人的建議,不論稱讚或是批評。

2.這個人承認他自己的無知。

3.這個人知道他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

歐文在這個實驗過後幾年內追蹤了這些受試者他們人生的表現。

 

實驗的結果令人驚訝,結果顯示較謙虛的學生在未來學業表現竟然比自信心強的學生還要優異。這份實驗也顯示謙虛的指數比智商更可以精確的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表現。

謙虛的特質對於智商天賦沒有那麼優異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謙虛幾乎可以完全彌補智商的不足,也可以讓這一些人在表現上可以和高智商的人幾乎發揮一樣的表現。

 

今年五月的時候去台中的室內攀岩場,很有挑戰性

歐文更進一步觀察,認為謙虛的優勢在擁有這種特質的學生中,讓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trajectorises),雖然說謙虛的學生在一開始並不突出,但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缺點以及和別人人差距,用其他方式去彌補或是改正,在往後的道路上取得巨幅的進步,相對地,欠缺謙虛特質的學生可能在一開始比較聰明,但是就可能一直保持在那樣的高原(plateau)狀態。總體而言,較謙虛的學生學習的狀態以及進步的幅度會比較好,不管他們本身的智商如何。

 

歐文的研究同時也建立了謙虛是一項重要且突出的心理特質,同時研究也顯示可以增強學習慾以及成功的可能。加州配普登大學(Pepperdine University)的學者伊莉莎白也發現謙虛的受試者有較高的好奇心,也表現出更願意學習新的事物,謙虛是可以提供接受、學習新事物的大門。

 

另一位學者庫瑞也發現謙虛的人在認知反射測試(cognitive reflection)上可以獲得較高的分數,這代表該受試者較可以克服本能反應(override your gut reaction),並質疑自己的假定。因為這樣的人可以比較不會受認知偏差以及錯誤資訊的影響,所以認為謙虛的特質對決定事情的能力有幫助。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理工背景給他優良的謙虛智慧,包含在形成自己的想法前,多傾聽他人的意見及再次檢視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式也幫助他帶領德國在他執政的15年中渡過許多次的危機。在過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也有這樣謙虛的特質,並且知悉自身的缺點和錯誤,作為下決定前的依據。

 

避免集體思考(Avoiding Groupthink)

 

謙虛除了對個人的影響如上述,最近研究也顯示如果領導者具有這樣的特質,也可以對團隊成員有幫助。

 

五月的時候和老爸在明德水庫慢跑,水帶的不夠很渴

在歐文的一項研究中,調查有700名員工的美國健康保健公司,他發現較謙虛的主管可以營造參與度、工作成就感較高的工作環境。他同時也發現這樣特質的主管,可增加團隊間溝通的效率,不僅僅是給予員工願意提出不同意見的自信,在主管自己願意承認自己能力範圍的不足時,可以鼓勵員工在犯錯時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有助於建立誠實、具有建設性的工作環境。

 

香港理工大學的艾美對105間公司的研究也發現,如果公司主管有謙虛的特質,可以增進員工間的合作以及資訊間的傳達,這在公司做決定時有非常重大的幫助。

 

謙虛的疑點

 

雖然謙虛有上述好處,但是有些主管還是會擔心如果顯現出這樣的特質,會將低他在公司中的權威。但是這種擔心其實是多餘的,研究報告也提供了將這種擔心降到最低的方式。

 

蘇芮大學的艾蓮娜(Irina)提供了許多形容主管的短語(vignette),請受試者對這些短語評論,雖然主管如果直接對一項重要的議題說—我不知道,明顯會降低他在員工間的權威。如果他換一種方式—說「請員工查詢更多資料」,這樣可以降低上述的顯示無知的風險。

 

但是上述以詢問問題展顯無知的方式,如果在主管的本質學能已經受到質疑的情況下,和主管本質學能備受肯定的情況下,效果會大不相同。前者主觀的威信會被中傷,後者則否。在後者的情況下,員工對主管的信任仍然存在,雖然不免的對於主管能力可能會有動搖的可能,他們會信任主管是對事物渴望更多的資訊,並且尊敬主管的謙虛。

 

愛蓮娜表示,較好的方式是主管在「第一時間」就用這種詢問的方式來包裝自己的無知,而不是一開是先嘗試自己什麼都懂,而後來被揭穿自己的匱乏。在愛蓮娜的四項調查研究中,目前這樣的方式還沒有顯示明顯的反效果。

 

5月出差去高雄的時候順便去疫情爆發(第一位確診)的金巴黎舞廳拍照紀念

如果你對謙虛仍然懷疑,愛蓮娜建議可以去尋找你身邊周遭的人,如果有展現謙虛特質的人,跟隨他的領導,你在你的決斷力上一定會有顯著的進步。


文章翻譯自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00528-is-this-the-secret-of-smart-leadership

--------------------------------------------------------

筆者我好久沒有發文了,最近事情比較多,也花比較多時間在正職上,休閒時間也和家人朋友聚會居多,整理部落格的時間變少了。最近這半年(大約從5月開始)周末幾乎都有慢跑,雖然一開始真的很喘,但是體力漸漸地有恢復,變成一種每一週一定要做的一件事,連9月初去澎湖員工旅遊早上一定也要先跑一下。另外,運動也是筆者和父母親的一項活動之一,算是增加了家人相處的時間,一舉兩得。


另外,工作上困擾書蟲我的一件案件終於結束,雙方終於在各退一步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確實是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但是同時也提醒自己在每一件工作上都要謹慎以對。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如何避免一直用手碰臉(How to avoid touching your face so much)


如何避免一直用手碰臉(How to avoid touching your face so much)

因應最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有人說要正名不能說武漢肺炎),對病毒傳播的方式及因應之道都是近期關心的議題,大部分的衛教資訊總結是由口鼻進入體內,而勤洗手也是降低病毒經由手部進入口鼻的機會,而每個人都有用手摸臉的時候,如何降低這樣的頻率,這一篇告訴你。
紀念第一次到高雄出差,這一天差點趕不上高鐵,還好沒有被拍超速駕駛
攝於高雄愛河畔2020.03
--------------------------
有一個新冠病毒在人類間肆虐的原因,就是我們常常摸臉,為何人類為常常摸臉?

人類跟其他動物比起來有一個特別的習慣,這樣的習慣讓我們容易傳播某些疾病,這樣的習慣就是—摸臉。

人類是動物界裡面出了名的經常摸臉的生物,而且往往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產生這樣的動作,特別是觸摸下顎以及嘴部、眼、鼻的周邊,在像是這次新冠病毒出現時,這樣的動作增加了傳播的機會。

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South Wales)疾病控制學專家瑪麗(Mary-Louse McLaws)2015年對他的醫學系學生做的一個研究調查,她其他的同事發現這些學生每一小時總共摸臉約23次。

這樣的高頻率使我們藉由我們的手觸碰到周圍環境及其他人的機會時,容易感染疾病、散佈細菌、病毒等,這也是衛生機構我們不要一直碰臉來對抗這次的新冠病毒。
 
今年的山櫻花攝於苗栗2020.03
但是,為什麼會這麼頻繁?該如何避免?

一般動物摸臉是因為修飾毛髮(grooming exercise)或是驅趕蚊蟲(shoo pests away),但是人類或其他靈長類動物摸臉是因為各種理由。

德國利普及格大學(University of Leipzig)的心理學家馬丁(Martin Grunwald)認為,自我觸碰是人類的基礎行為之一。他認為,自我觸碰(self touches)是人類的自律行為之一,並非是為了溝通而有這樣的行為,自我觸碰往往是在無意識或是不經意的狀況下為之。

自我觸碰扮演一個認知及心理過程的關鍵腳色,它存在於所有人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得瑟(Dacher Keltner)認為,自我觸碰是一種舒緩機制(soothing mechanism)。他也說有些研究也顯示皮膚與皮膚的觸碰有有助於催產素(hormone oxytocin)的釋出,催產素可以幫助我們鎮定以及減輕壓力,在其他時候,我們藉由下意識的觸碰臉部作為對某事物感興趣(flirt),或是做為對外的一種間隔,抑或是結束一個社交行為、進行下一個的動作的表示。

有些學者認為,自我觸碰是一種人類控制情緒以及注意力的反射機制。但是我們的眼、口、鼻也是細菌和病毒最容易進入體內的基本方式。

在一個2012年的研究,對巴西弗洛里亞洛波利斯(Florianopolis)以及華盛頓的民眾作的調查顯示,這些調查是在沒有告知他們的情況下秘密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每小時至少有三次以上,受觀察者再觸碰其他地方之後將手部觸碰口鼻。

有些專家提到,對於人類這種自我觸碰臉部的傾向(propensity)可以藉由戴口罩來避免,並提供一個基本的保護,雖然醫療口罩也並非可以完全避免病毒的入侵,但是,至少可以提供一個減少以手部觸碰口鼻的機會。
 
不知是否因為疫情因素,或景氣不佳店家都未開門的台中電子街攝於2020.03
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環境病毒學家史蒂芬(Stephen Griffin)認為,戴口罩可以降低我們用手去碰臉的傾向,因為用不乾淨的手去碰臉是我們感染的主要原因。

除了戴口罩,如何降低我們碰臉的機率?

哥倫比亞大學的行為科學家米歇爾(Michael Hallsworth)認為這一件事知易行難(it is really difficult to put advice into practice)

他認為,禁止一個人去做他不經意會做的事情很難,比較簡單的方式應該提醒人們多洗手,而不是叫他們少摸臉。

如果你叫一個人—「不要去做一個平常的習慣動作(摸臉)」,這一定會以失敗收場。

但是米歇爾也說如果用一些技術性方式,不要直接用手去摸臉,可能還是會有成效。

當如果你真的臉上很癢,想用手去抓的時候,你可以使用你手臂的背面去抓癢,作為直接用手去碰的替代方式,雖然這方法也不是很妥當,但這樣就降低了病毒侵入的可能。

米歇爾還提供了一些方式讓我們降低碰臉的頻率,讓我們可以提早預防碰臉,例如
  • 如果常用手抓眼睛的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來做一個隔絕,
  • 或是在你坐著覺得臉癢的時候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屁股底下壓著。


樹木永遠從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長出,攝於鐵道博物館旁 2020.04

當然,自我提醒不要去碰臉永遠是有效的。

另外,另外一種不同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的手忙到沒空摸臉,可以使用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或是壓力球,特別是在我們的拇指閒得發慌的時候最有用。但是一直動來動去(fidget)觸碰其他物體也增加了觸碰細菌的機會,所以這些玩具也需要常消毒。

戴手套也是有一點點幫助,但是不多,因為你只是沒有用皮膚去觸碰而已,手套還是在你手上
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因為即使是最謹慎的人都很難百分之百不去碰臉。

除了世界衛生組織 (最近在台灣被黑掉) 建議我們要常洗手外,保持安全距離及實體接觸也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本文翻譯自BBC Future
----------------------------
2020的油桐花,希望每個人也都能愛人和被愛,攝於荷苞山登山步道口 2020.04

最近疫情好像在台灣有一點趨緩了,雖然書蟲我生活工作比較沒受影響,但是希望對大家的影響能夠漸漸降低,回復正常。

雖然疫情的因素,今年至少四分之一(1-3)都在疫情的陰影下,也希望自己在戴好口罩、做好措施的情況下,把握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多閱讀,不浪費時間在都是睡覺上面才
是我要提醒我自己最重要的是。也祝福各位讀者在這一波疫情下都能平安順利。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網路閒逛(cyberloafing):浪費時間以及充電再出發(rejuvinate)的那一條界線


網路閒逛(cyberloafing):浪費時間以及充電再出發(rejuvinate)的那一條界線 

我們都會上網閒逛,有研究顯示上網閒逛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但是這樣有可能變成工作怠惰嗎(slacking off)
 
台北市松山彩虹橋  攝 於2020.2  出差地點旁的夜景
史蒂芬妮(Stephanie Andel)是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系的助理教授,當她因為在看電子郵件,學生的作業,或是學術文章雙眼無神時(glaze over),她會在每一小時到兩小時之間開網路逛逛臉書或是網站。

史蒂芬妮並不孤單,研究顯示,一般人在工作間可能從工作中被私人電子郵件、社群網站或是其他的網站吸引,從一周幾小時到一天幾小時都有。有6成的人承認在上班時間會逛社群網站。根據網路公司Udemy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說臉書是占用最多時間的網站(time-sink)。內華達大學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這樣的情況,就稱為網路閒逛(cyberloafing),每年減少公司行號850億美元的收入。

謝菲爾德大學心理學博士Sirois認為,一般來說,網路閒逛會被認為是負面名詞,認為這是拖延工作(procrastination)的一種表現,覺得這是在逃避工作。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網路閒逛在某種程度下是可以幫助重新專注於工作,可以幫助員工蓄積能量繼續工作,稱作「心理抽離(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台中清水眷村,這張很像禪繞化的集合   109.2
老闆當然知道員工分心會降低生產,所以
  • 有些老闆會封鎖某些網站,
  • 有些老闆會制訂比較嚴格的網路使用方案,
  • 有些老闆則是信任員工,讓員工自己決定適當的方式完成工作。
但是到底多少網路閒逛的時間是可以充電而不會造成工作怠惰的呢?

多久是太久?


紐約資產科技公司Squarefoot的總裁喬納坦認為,不管公司規定如何,員工會適時的怠惰,如果員工是因為整個早上的工作,她下午有兩種可能
  • 可能她會開著表格發呆,
  • 可能直接休息幾分鐘,

長期來說,直接休息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Sirois認為,關鍵問題在於,會不會短暫的休息變成拖延工作。區分「暫時離開工作充電」和「逃避工作」應該要明確區別。

史蒂芬妮認為,我們難清楚的知道這一條界線在哪裡。根據她的研究,網路閒逛可以讓員工開心並且蓄積能量繼續工作,而且可以對抗職場上的負面能量。但是她也認為,這有幾個先決要件,包含
  • 公司組織類型
  • 工作的環境以及型態

網路閒逛對受薪階級可能影響較少,尤其是對必須在時間內完成定事務、領取時薪的員工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這樣更會讓這些員工在工作時壓力更大。因為—
「每一分鐘的網路閒逛就會壓縮到他們真正可以完成工作的時間」。

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安德魯研究顯示,短暫的抽離工作可以幫助員工充電並且長期來說對員工的生產力有正面的幫助。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最佳的抽離時間到底是多少,因為多久的時間可以達到完整充電並且可以面對下一個工作還尚未確定。目前最好的假設是,「在你感到疲倦或是精疲力竭時,可以讓你的注意力移轉到另一件事情的時間」。
 
饒河街夜市,出差地點的旁邊,第一次去,攝於2020.2.14情人節,當天也算是一直被閃
2019年,安德魯和她的同事有一個實驗,將受試者的抽離工作時間分三組—
  • 一分鐘、
  • 五分鐘、
  • 九分鐘。

抽離時間也分別從事三種不同的活動。
  • 看有趣的影片
  • 看冥想的影片
  • 作文字字卡遊戲。


雖然暫時的抽離可以幫助員工感覺到更加的有精神,感覺更加的謹慎細心(attentive)。但是實際上員工無法回復到抽離前的工作狀態,所以安德魯說她不敢用「最佳的抽離時間」來形容任何抽離。
同時,安德魯的實驗發現,
在看有趣影片時,時間越長,員工感覺到的享受越大,同時疲憊越少。
同時看有趣影片以及冥想影片的員工,增強了心裡的抽離,這也是員工想要抽離的初衷。
同時安德魯的實驗也警告(caveat),「不管是1分鐘、5分鐘、9分鐘的時間,員工都難以回復到原先的工作注意水平,也只有在觀看5分鐘的有趣影片員工覺得更加有精神去工作」。

遲延工作研究者,博士Sirois認為,延長休息時間去重新調整(recalibrate)自己是必須要謹慎的,每次的調整是必須要合理的。每次15分鐘的休息讓頭腦恢復彈性,變成糊狀(mush)是好事,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的認知告訴你需要更多的15分鐘,這就有點危險。如果你設定了休息時間,而且你又超過了這個時間,這就叫拖延(procrastination)了。

新加坡大學有關遲延學的教授薇薇安林(Vivien Lim)認為,適當休息的長度因人而異,而且員工不是機器,也沒有辦法一職在工作日連續不斷得工作,我並沒有辦法給一個帝王證據(empirical evidence)說到底多久的網路閒逛是最好的。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大概15-20分鐘是足夠的,但是還是—因人而異。但是如果超過30分鐘,就有可能與工作產生銜接上的困難,再回到工作時會有斷點。

史蒂芬妮又說,時間是關鍵,如果有壓力的員工可以藉由分散(sprinkle)零碎的休息時間,搭配固定較長的休息時間(像是午休),或許可以讓整體的身心狀況更好,我會假定(postulate)員工這樣可以較不會疲勞,直到當天工作結束。
 
台中舊街景一隅 攝於2020.1

應該設限制嗎


員工一職都是網路閒逛議題首當其衝的人員,研究報告指出,97%的男性員工以及85%的女性員工都認為網路閒逛在某種程度應該是要被允許的。

史蒂芬妮最後說道,我覺得這些短暫的休息將一個工作天分割,可以提供我更多的能量去更努力工作,工作更久。這樣的短暫休息可以讓員工回到工作時有新的想法,可以有新的觀點而且更能夠解決工作,特別是有關解決問題或是創意的工作。

Squarefoot的總裁喬納坦認為,員工不應該被限制網路使用,我們是設定目標讓大家都可以去達成,只要員工可以做到,我們都是非常有彈性的。

另一分調查也顯示,如果封鎖員工閒逛社群網站,可以減少員工網路閒逛的時間一半以上,如果一個星期原本4個多小時,可以減少到2小時。
  • 有些公司是禁止所有非工作的網路使用,
  • 有些則是有部分限制。

然而,有另一份報告顯示,如果開放社群網站使用,員工可能獲得的工作滿意度將提高,這也間接的可以提升生產力。

解決問題根源(tackling root causes)

雇主跟網路閒逛有關嗎,博士Sirois認為,網路閒逛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員工在職場上不開心,威斯康辛商業學校也支持這樣的論點,認為如果員工頻繁的網路閒逛,可能是因為她在職場上沒有被公平的對待。

史蒂芬妮也發現,網路閒逛可以是從職場壓力或職場霸凌而來,當她在研究員工網路閒逛的原因時,她發現
在職場上被霸凌或壓力的員工,有四分之三會網路閒逛。
在職場上沒有受到霸凌的員工,只有61%會網路閒逛。
所以老闆在處理網路閒逛的時候,應該也要一同處理會造成網路閒逛的原因,不能只治標不治本(you don’t want to address the sympotoms; you want to address the root issue.)

在探討網路閒逛時,確保有一個公平的工作環境是所有老闆的目標,也是一個重要的先決因素。如果規定太嚴格,員工還是會藉由其他方式想辦法上臉書,如果太寬鬆(lenient),有些人會沒有辦法抗拒閒逛(dawdling),最後,老闆還是必須要決定一個適當的網路閒逛時間或數量。

一起買的咖啡  攝於雲林虎尾2019.11

 ---------------------------------------------
這一篇已經是這這12個月以來第一篇的網路文章翻譯了,也是經過對筆者來說一位很重要的人提醒下繼續的系列,因為最近都是寫有關工作的文章,英文文章翻譯就變少了,在某次聊天討論時她提到,是不是最近都比較少英文文章翻譯了,筆者也才驚覺,真的耶,好久沒有了,所以基於這樣的原因下,就有了這篇文章翻譯。這一兩年應該也還會是筆者這邊變動較大,也需要作決定,需要多溝通討論的時期,希望所有的決定,所有的討論都可以不忘初衷,和所有的夥伴、家人、朋友、身邊的人們繼續前進。

回到主題到底要不要網路閒逛,筆者也不敢下定論,但是身為辦公室工作的筆者,認為如果要閒逛,一定要設好時間限制,不要超過,才可以保持工作的連貫性。

文章從BBC worklife翻譯而來,原文點我

內在原力(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 (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封面  作者  愛瑞克 很久沒有寫讀書心得了,剛好被推薦這一本愛瑞克愛大所寫的書,就趁這個時間 ( 大年初二初三 ) 看完並將讀書心得完成。以下將書裡面對書蟲筆者我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