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Instagram如何影響我們吃的食物

Instagram如何影響我們吃的食物
現在吸引顧客首先要能用視覺吸引他們----圖片來自Hungry Hourse官網
對有些人來說,如果他們在吃飯前沒有將照片上傳分享,他們將食不下嚥。但反面思考,食物的照片好看與否,會不會間接影響到餐廳的生意呢?

幾年前,挑選一家餐廳比較簡單,不是親朋好友推薦就是在報章雜誌上參考美食報導。

現在網路上則充斥著Instagram的美食貼文或是美食部落客,你可找到你身邊餐廳店家大量的美食資訊。

我們的動態時報上往往被鮮豔的食品,例如彩色的貝果,多層次(漸層)奶昔所填滿。

一些咖啡店或是簡餐店也因應網路盛行,調整他們的供應菜單,讓食物可以在手機拍照時顯得更可口。

泰迪羅賓森(Teddy Robinson)是倫敦一間連鎖咖啡廳的創意執行長,他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將整間公司變得更加Instagram化,定並且更加容易被了解(savvy)

他認為最有趣的事情是,很多人對食物外觀的要求,甚至更甚於對食物好吃與否。

Instagram出現之前,我們看到一間公司的食物往往藉由公司的官方網站,或是以菜單略窺一二。但現在餐廳的行銷往往借助消費者的手機!

Instagram讓整個產業有了改變,透過將食物放在照片的正中間,上傳網路。整體下來,這讓一般人在食物曝光率上都可以凌駕於(get a leg up on)公司的官方帳號。

菜單以及餐廳內部裝潢也因應Instagram的興起有著不一樣的因應之道。羅賓森也說到,她將餐廳裡面所有的桌子都換成了大理石桌,因為這樣的顏色會讓食物在照片裡顯得更可口。

部落客安吉習佛(Angie Silver)也注意到這樣的趨勢。他認為現在的食物將會被Instagram所影響。亮麗的色澤,獨特的食物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彩虹貝果,多層次奶昔,甚至是獨角獸冰淇淋)如雨後春筍般發生。

相對地,平凡的麥片或是單色吐司就顯得相對遜色。

一碗酪梨泥、金黃可口的鬆餅,或是顏色鮮豔的奶昔都是Instagram上面的好朋友。

這樣的趨勢越來越誇張,尤其在倫敦的一間咖啡店售有印著客製化圖片的卡布奇諾(Selfieccino),也就是在咖啡上顯示個人人臉的拉花圖案。
英國繁榮的牛津街一景
牛津街上的咖啡店「茶葉之門(Tea Terrace)」店長雪莉(Ehab Shouly)認為,現在的飲食經驗已經不單純侷限在「好吃」上。

重要的是創造客戶的獨特體驗,尤其是該體驗可以被記錄在Instagram或是社群網站上。

雪莉說到,在這個千禧世代的今天,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顧客都有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我們也必須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想要的是好吃的食物,優良的服務,以及令人驚豔的相片。

在倫敦,另一家店(Fox Under The Hill)也提供聖誕節升級版餐飲,升級的項目為提供發光醬汁(glitter gravy),這樣的醬汁是因應Instagram所研發,這樣的醬汁也讓傳統的食物有了新的生命,這間店的經理佩特(Ashish Patel)自豪地跟我解釋。

然而,也有店家仍然對於這樣的趨勢不屑一顧。

倫敦東區利雷的店(Lyle’s)主廚詹姆士(Lames)認為,現在很多人對於食物的評價都是基於照片,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太瘋狂了。

這樣會讓廚師們為了照片而煮菜,這樣只會是將不同種好看的食物放在一起,單純為了照片上呈現出美感,而不管食物真正嚐出來的味道。

他認為,食物的真諦還是他吃下去如何。不是說我們完全置食物外觀於不顧,外觀應該只是食物的一環而已。如果單純只是賣像好,我們只可說她很上相(grammable)而已。

能在社群軟體上叱吒風雲的不只有顏色鮮艷的食物,餐廳內部室內裝潢也是吸引顧的的一大賣點。
英國天空橋一景

在天空橋(Tower Bridge)附近的喬八俱樂部(Coppa Club)餐廳,自認其在行銷上獲得空前的成功,因為他們讓顧客在愛斯基摩冰屋(igloo)內吃飯,獨特的設計也讓餐廳沒少上Instagram。愛好拍照的人也在餐廳的定位單上大排長龍。

喬巴餐廳的經理路西(Lucy)認為,任何一個新興的媒體平台都會讓商業活動需要更加的原創性。Instagram比之前任何一項社群網站都強調視覺體驗,這也讓商業餐飲有了參與進步的空間。


但是有些餐廳仍然不想追隨這樣的潮流,這樣同時也等於拒絕了喜歡用Instagram的顧客。

----------------------------------------------------
很多人現在頻繁使用IG而沒有使用臉書,我認為因為臉書往往好友太多,不想在臉書發文讓不熟的人,或是會說三道四的親友知道。所以Instagram就成為首選。

同時IG也可以藉由照片來分享生活,而不用訴諸文字呈現。但我認為,雖然有如此趨勢,但是我們也不可以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而衰退,系統性地意見發表雖然不一定需要在網路上為之,但是這種能力可能在公司的會議中、與客戶的面談,或是日常的生活社交中需要。

所以在IG的圖像化趨勢成為主流時,我也期待自己可以維持以文字或是口語表達系統性意見的能力。

本文翻譯自BBC NEWS
原文點我

http://www.bbc.com/news/uk-england-london-42012732

內在原力(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 (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封面  作者  愛瑞克 很久沒有寫讀書心得了,剛好被推薦這一本愛瑞克愛大所寫的書,就趁這個時間 ( 大年初二初三 ) 看完並將讀書心得完成。以下將書裡面對書蟲筆者我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