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髒話有助工作升遷?


在工作場所中說髒話是不是有助於你的工作,這樣做具有哪些優勢呢?

往往髒話在不自覺中脫口而出
在日常生活中髒話到處都是,調查指出,百分之九十的英國人一天說髒話咒罵超過14次,並且不認為這樣冒犯了別人。

如果大部分人對此皆不以為意,是不是在聽到有人說髒話的時候,就不用大驚小怪(clutching our pearls),並且接受在職場中所聽到的髒話呢。事實上,我們大部分都會在某種場合中說髒話,但是在專業工作領域中,說髒話仍然不被認同,但有學者認為,適當的咒罵也許有工作上的優勢。

正確的形象

說髒話究竟讓你顯得更傻或更專業?

大部分人認為受雇者要更加努力做好一切事情(take the high road,這是指做正確但並不容易的事情)。一份調查指出,約百分之八十一的受雇者認為,在工作場合說粗話顯得不專業,並且表示自我控制能力不佳。

「有人會問,說髒話與不說髒話的影響差異為何,說髒話可以讓你更舒服,但是這樣並不會讓你受人尊敬,也不會建立自我人格品牌,更無法解決問題,顯示智慧,甚是獲得升遷。」這句話出自Cuss Control一書中(博客來搜尋Cuss Control),由James O’Connor所著,該書主要教你如何控制不說髒話。

很多社會上的頂尖人士不說髒話,但絕對不是頂尖廚師Gordon Ramsay,他以毒蛇評論著名。企業執行長包括雅虎公司的前執行長Carol Bartz。以及現在T-Mobile’s現任執行長John Legere,都樂意在公共場合說出fuck的字彙(英文這邊用f-bomb)。甚至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0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都曾形容,「誰的屁股該被踢(whose ass to kick)」。

明顯地,咒罵並不會讓那些髒話不離口的人他們都工作晉升。並有調查顯示,合理使用髒話可以讓你的論點更具說服力。或許,「正確的使用髒話,是一個領導的工具。」

沒有人說咒罵可以取代你良好的工作表現,但是,適當的咒罵可以幫助工作嗎,有學者指出,某種程度上可能對工作有些許的幫助。在2007年的一項秘密實驗(undercover mission)中,一位郵購倉儲,新進的員工被排擠於主流員工團體外,但是在他謾罵另一位員工之後,似乎完成的一項加入儀式,其他的員工漸漸接納它成為該群體的一分子。

上面實驗的研究者之一,南安普斯敦大學教授Yehuda Baruch說明,咒罵並非是藍領階級的專屬特權。「我們都是人類,即使你是個卓越的菁英律師,你仍可能會咒罵」。

但是咒罵如何幫助你的工作,如果說以震驚整個辦公室的字眼謾罵,並不會對你的晉升之路有幫助,但是如果將髒字用在適當的場合可能就會有所不同。「我並不是說咒罵是晉升的典型之路,但是其中一種晉升方式是與他人連結的能力(the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people),在某種程度上,咒罵是連結的方式之一」

錢幣的正面?反面?

但是如果事情如上述發展,就會衍生出許多問題,例如咒罵如果可以將人與人之間連結,那是否沒有產生連結的人將成為邊緣人,且被排擠。或環境漸漸變成充滿敵意的職場環境。

James O’Connor又說:咒罵是一種表示憤怒以及負面情緒的方式,並且容易影響他人,使工作環境更加不舒服。

職場中的咒罵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澳洲雪梨的一位律師Roland Hassall提到,在他某一周處理的案件,的確是與職場中的咒罵有關,但是這絕不是本案的唯一問題,甚至並非本案件的重要問題。

許多工作環境中,對於髒話是否出現不是很在意。他們比較關心的是一個和諧且具有生產力的公司。職場中所出現的法律問題還是多數出在於職場霸凌以及職場騷擾。「相比於1960年代,現在社會對於大家說什麼已經放寬許多」。但言論的自由仍非漫無限制,現在對於種族及性別歧視仍受嚴格之審查,有可能落入各國法律中的性騷擾或是歧視性言論。

律師Roland Hassall又說,各國目前對於種族及性別歧視言論,多數皆頒布相關的規範限制此類型言論的散布。

適當的使用髒話

在髒話使用光譜的極端,說髒話有時候是完全的(flat out)違法,裡如美國著名饒舌歌手五角(50 Cent),因為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開演唱會時,罵髒話被捕及被課罰金1100美元。而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責任更重,甚至用通訊APP罵髒話都屬於被禁止的行為。

探討何種髒話在不同國家被禁止是有趣的事情。有關宗教性的咒罵在西方國家中目前都已經除罪化,但是在中東國家中仍屬非法。而在一些亞洲國家中,褻瀆神明的法律仍有部分實施中。甚至在美國國內,對於這類型的言論,看法見仁見智。總結來說。在不清楚當地的用法前,盡量不要使用該種類型咒罵,以免誤觸當地文化地雷。

一位不願具名的雪梨記者,打破了大部分人認為的禁忌,她咒罵他的老闆,但贏得了老闆的尊敬。該記者在一個炎熱夏天中進行記者會時,她請他的上司,遞給她一瓶水以及三明治。但是她的請求並為實現,使她在記者會時身體不適,臉色發白,但還是完成任務。事後,她大聲地罵他的上司並且使用平常是不堪入耳的字眼。

她很高興她當初有使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的憤怒與不滿,她表示罵髒話並非是專業的表現,但是她認為這樣我獲得了大家對這項工作的專業敬重。事後上司也更加尊重她的感受,並且確認她身體的狀況是否沒問題,她認為這樣的表現只是使她的上司知道她並非是一個工作機器,而是一個人。

但最後,她在此事件中獲得了尊重,但是因為那是在她的工作環境中大家可以接受咒罵。也許換另一個工作環境,髒話可能仍是完全不被接受甚至唾棄的。



筆者的經驗中,在特定緊急或是不滿的場合,髒話往往脫口而出。之前我也看過一篇報導,他說髒話的使用常常取決於小時候什麼字彙是被禁止使用的,在小時候被禁止使用的字彙往往在長大後,就變成表達強烈情緒的字眼,來發洩其心中的強烈情緒。最後,我認為適當的表達不滿與憤怒是可以的,但是要在不影響其他人並顧慮他人感受為前提,才可以達成平衡。

本文翻譯自BBC CAPITAL
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60802-swearing-at-work-might-be-good-for-your-career?ocid=fbcptl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求婚事務所—快速成長的產業


在有些人願意支付數十萬元進行求婚這個行業就變成一個快速成長的產業。

如果沒有眼淚,我會想,是不是哪裡沒做好。


泛黃的玻璃,大理石雕刻,閃爍黃的燈光,這是一間英國舊式戲院,在舞台上,演員歌詠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劇。他們的唯一觀眾為亞蔓達,她是一位來自於紐約長島(Long Island, New York)的沙士比亞迷,她的男朋友安德魯史密斯先生,和她一同欣賞歌劇。亞蔓達本人認為這只是晚餐前的行程,但她並不知道,這場歌劇的主角是她。

弦樂四重奏響起,安德魯轉身,握緊她的手,說道:「我想不到可以遇見妳…...,我無法想像沒有妳的一天」。他單膝跪地,說:妳願意嫁給我嗎。

不一會兒,鑽石戒指就出現在亞蔓達的手上,她因為感動而顫抖著說道:這是最棒的求婚!!!(這是發生在201511月倫敦的求婚故事)

一項新趨勢

策畫上述求婚花費兩個月的時間,以及25位人員。包含編舞者以及音樂執行人員,此次的策畫安排皆由英國倫敦的婚禮策畫公司,一段羅曼史(One Romance)2015年所接的專案,總共花費為4000美金(約台幣12萬元)

事後,現年32歲在公司擔任副董事長的史密斯先生說道:如果再來一次,我依樣會這樣做,這真是值回票價。身為五兄弟之一的老么,史密斯先生坦白說,一部分也是因為兄弟間競爭的感覺,他其中一位哥哥在法國愛菲爾鐵塔上求婚,另一位則是在紐約的洛克斐勒廣場上求婚,我是兄弟間最後結婚的,並且,我做事並不喜歡隨時產生變數(haphazardly)

史密斯先生也是為數眾多的求婚客戶之一,現在有很多人都將人生的這一部分交由專業人士打理。求婚安排在婚禮相關產業中尚屬新興產業。婚禮產業據IBISWorld公司估計,大約一年在美國有720億的產值,而婚禮相關計畫則有12億美元的產值。

成長中的市場

米歇爾維拉茲(Velazquez)說道:求婚漸漸的成為傳統婚禮產業的附加項目,她是拉斯維加斯Heart Bandits公司(公司官方網站有興趣點此進入,有很多成功案例及影片圖片)的負責人,她和老公馬林在2010年開始將公司的營業項目專注於求婚方向。至今,他們已經接手超過2000件的求婚案件。又說:這絕對是一個具成長力的產業。我們收到來自全球不同地方的e-mail詢問我們該如何成立求婚事務所。

她又說道:我們大多數的客戶為男性,女性主動求婚仍屬少數,甚至在女性追求男性時也不易出現。同時,同性間的求婚客戶占目前客戶量約百分之十。

目前她所接到最複雜的專案為在紐約的一棟頂樓花園上,2.74公尺高的蘭花牆包圍整個求婚會場,以及做為禮物的馬諾洛·布拉尼克(Manolo Blahnik)鞋。總共花費約52000美金(約台幣156萬元),包含弦樂隊,以及宴請朋友的慶祝晚宴等。

維拉茲說:我喜歡客戶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求婚,並確保他們是在求婚會場中最閃耀的一位,單膝跪地,並求婚。

一段羅曼史的倫敦分公司在2014年底左右開幕,由Tiffany Wright以及她妹妹Amanda Brown經營,至今幫助過2000多位求婚者。

Wright說道:大多數的客戶都是高社經地位的人士,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籌備求婚相關事宜,他們願意提供想法,但是細節瑣事部份我們可以幫忙。相關費用從1000英鎊(約台幣4萬元)起,但曾經有位顧客花費50萬英鎊(約台幣2000萬元)作為求婚費用,包含700位歌手,及一位名人的參加。

想與大家分享的渴望

除了展現對另一半的愛,客戶也想將這樣一個人生重大的時刻與其他人分享,社群網站也確實一定程度上將這些影片廣為流傳,並引起他人效法。

Wright又說:尋求婚禮的幫助者並非不浪漫,尋求我們幫助也並非意味新郎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例如我們會依據妳們第一次的約會,第一次說我愛你的時間客製化求婚的安排,甚至當準新郎看到我們安排的計畫時,他們會興奮地提供其他不同的意見。

20163月,英國網頁數位設計者Anthony Williams,想要替其女朋友戴比(Dembi)辦一場難忘的求婚。Wright建議使用私人劇院螢幕作為求婚,而不是在公開場合。而求婚當天,在倫敦的Covent Garden飯店用餐後,飯店員工邀請他們欣賞一部電影的試映會,飯店螢幕所撥出的電影,主角為現年48歲的Anthony Williams。在影片中Anthony Williams說:這是我人生中所祈求的時刻,遇見我人生中的伴侶,妳是最特別的。影片中也提到他愛戴比的原因。

在劇院裡充滿音樂聲及歌唱聲中,Anthony站起來並向戴比求婚,事後觀看求婚的影片,33歲的戴比眼中泛著感動的淚光,同時Anthony的頰上亦同。

Anthony Williams事後說:在等待很久之後,完成想要做的事情是感動萬分,並且如此真實完整的呈現在面前是不可思議。這次的求婚花費為5000英鎊(約台幣20萬元)

昂貴的夢幻泡泡

位於法國巴黎求婚公司ApoteoSurprise(公司官網點此進入)的負責人尼可拉斯葛里夫(Nicolas Garreau)說,我們是在創造一個浪漫的泡泡(a romantic bubble),因為他建築在一個不確定的感覺上,在情緒達到最高峰(求婚當下)的時候該泡泡的使命完成。從2006年開始,該公司完成了超過1600件的求婚專案,並提供30種固定情境的求婚套裝專案,底價從290歐元(台幣10150)開始。

在要價19900 歐元(約台幣696500)頂級的求婚套裝專案中,情侶可以搭乘有車夫接送的老斯萊斯專車(Rolls Royce Corniche)旅程,享用中餐的同時欣賞塞納河谷(Seine valley)的風情,並欣賞四架飛機在天上的表演,同時該表演在四架飛機同時噴出白煙結束。

葛里夫表示,最受歡迎的行程為1990歐元(約台幣69650)的套裝求婚行程,以迪士尼卡通的辛杜瑞拉(Cinderella)馬車之旅,最後以巧克力鞋代替水晶高跟鞋,並以環遊巴黎市區及在塞納河上共度晚餐作結。

葛里夫最後說:讓女生哭是我的工作,如果沒有眼淚作為結束,我會想,是不是哪裡我沒有做好。


現在很多人有錢沒時間,有些人有時間卻沒有錢。求婚事務所就是為第一種人所設計。他們缺的是時間,願意花費一點錢讓求婚更加令人驚喜。但其實也是要看你的另一半對求婚這一件是怎麼想,有些人喜歡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但是有些人覺得甜甜的平淡就是幸福。不過,從商業上來說,這的確在台灣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畢竟在筆者的認知或生活圈當中,求婚時請求婚事務所的比率仍不高,相關業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行銷包裝才可以讓這一個產業更加蓬勃。

本文翻譯從BBC Capital
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70210-inside-the-competitive-world-of-luxury-marriage-proposals?ocid=fbcptl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兒童學齡前雙語學習的迷思


當一位成年人學習外語時總感到困難。而一位學齡前兒童生長在雙語家庭,傳統上認為其學習語言之路上,常會感到混淆。

家長都希望提升小孩的外語能力


但研究顯示,並非如此。

事實上,學齡前是學習第二語言最好的時機,兒童若再雙語環境中成長,他們往往可以使用這兩種語言如母語般流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ative Speaker。但在成年後的學習往往無法達成如此流利。但是問題是,如果學齡前兒童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小孩的學習上會不會產生困惑呢?

何時該開始學習語言?

研究顯示,小孩從出生前就開始的語言的學習之路,在母親懷孕中,母親的聲音即為嬰兒第一次接觸到外界的聲音。在甫出生時,嬰兒不僅可以立刻區分母親使用的語言及其他語言的區別,甚至可以簡單區辨不同語言間之異同。

語言的學習一部分仰賴聲音的接收,據統計,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大約由八百多種聲音所組成,而每一種語言大約由40種聲音所組成。

在出生時,嬰兒被賦予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分辨這八百多種聲音的不同,這也表示在人生最初的階段,嬰兒可以學習任何一種,他所在地的生活用語言,而隨著時日漸長,嬰兒逐漸習慣他最常聽到的聲音群。

在大約6個月大至12個月大左右,單一語言生活下的嬰兒對於其原生語言(Native Language)之音節逐漸熟悉,換句話說,這一些嬰兒將變成原生語言專家(native language specialists)。同時,在嬰兒一歲之後,他們有漸漸的喪失區分不同語言聲音的天賦。

對此現象之研究

如果說嬰兒生長在雙語家庭,該嬰兒可以精通兩種語言嗎?如果可以,那和只精通一種語言的小孩會有什麼不同呢?
雙語學習嬰兒相比單語言學習嬰兒的腦部發育為家長們最關心的議題,因為擔心是否雙語學習為非典型式的學習,對小孩的教育是否產生反效果。

研究者以一種稱作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的無害方式研究一群11個月大的嬰幼兒腦部,研究客體有單純英語家庭生長之嬰兒,也有在英語及西班牙語雙語環境中所生長之嬰兒,此方式可以精確的判斷嬰幼兒在聽到西班牙文及英文時,腦部在何時及何部分活動,

研究者發現有顯著的不同,11個月大的小孩,還未曾說出人生中第一句話,由他們的腦波中可以發現,雙語環境中成長的小孩在聽到西班牙語及英語時,腦部呈現特別的反應,而單純英語成長下的小孩只對英語有反應。

 嬰幼兒可以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嗎?

不管是誰,父母親總是希望能聽到自己的小孩說出第一個字,這個時間點也是發現嬰幼兒學習的機會。而尤其是使用雙語的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小孩因為同時接觸雙語而導致學習相對遲緩。研究顯示,在雙語成長環境下的小孩學習速度並不會比單語言家庭中的嬰幼兒慢。

同時另一項擔心即為,擔心小孩的單字量因為同時學習兩種語言而有所不足。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雙語成長中嬰幼兒將時間花費在兩種語言上,如此聽到的單字數目一定不比生活在單一語言中多。但是研究亦發現,雙語成長的小孩在學習上並不會因此落後。

如果以兩種語言的單字數量相加,雙語成長嬰幼兒的單字數量,與單一語言嬰幼兒相近,甚至更多。

另一個雙語教育家庭家長的擔心則為,雙語教育會不會對兒童造成混淆,擔心的原因來自於語碼轉換理論(code switching),這是一種雙語或多語言使用者的表達方式,在心理學上多有討論。

其中有一個多語言家庭者分享,其兒子使用英語,西班牙語,以及斯洛維尼亞語。在說話時往往會將三種不同語言混合使用。但研究顯示,這樣的表達方式並非小孩對三種語言的混淆,而是在其周圍的成年人皆如此使用該表達方式,並且該使用並非恣意,而是有一套規範。

不同於單一語言兒童,雙語成長中的兒童在一時無法想出特定單字時可以借用另一種語言思考。甚至一位兩歲大的小孩已經可以依據對談者所使用的語言不同,而用特定語言與其對答。

研究發現,語碼轉換模式為雙語成長中兒童的正常現象,甚至雙語成長中的兒童因為雙語成長背景,開始漸漸地享有雙語優勢(bilingual advantage)

雙語成長具有優勢

由上述研究可知,在嬰幼兒時期學習雙語並不會造成任何反效果,反而有許多優勢。事實上,在很多地方,雙母語者才是正常多數,單一語言者反而是少數。

雙母語使用者因時常需在兩種語言間切換,他們在認知心理上有著優勢,研究顯示,雙語能力的成人及兒童皆有較高的大腦執行功能(improved executive functioning),可以快速地轉換注意力在不同工作間,在處理事務上也更加容易。在後設語言察覺(metalinguistic skills)上也有較突出的能力。在學習第三種語言,雙語者也有更佳的表現。此外,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雙語者在中老年後得到阿茲罕默症的比率相對較低。

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小孩會不只一種語言,教育的時間越早愈好,最好在他說出第一個字之前就開始,這樣並不會使你的小孩產生混淆,反而小孩的認知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茁壯。


很多人都有學習第二外語的動機


-------------------------------------------------------------------------------------------------------------------------

筆者並沒有在學齡前即學習英語,而是跟者一般國內教育學習才開始慢慢接觸英語並學習。筆者目前正在學習第二外語,在英語後,嘗試學習日語,雖然目前日語也僅止於初學階段,但是在學習語言上的比較借鏡上的確可以參照不同語言的邏輯思考習慣做參考。我認為只要不是填鴨式教育,在自然的環境中,讓小孩接觸多種語言,對於以後的學習及未來的生活甚具助益。


本文原文為QUARTZ所載,本文為翻譯,如有錯誤歡迎討論,謝謝。
https://qz.com/666364/babies-brains-are-wired-to-learn-multiple-languages-at-once/

內在原力(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 (Inner Force)  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後心得   內在原力封面  作者  愛瑞克 很久沒有寫讀書心得了,剛好被推薦這一本愛瑞克愛大所寫的書,就趁這個時間 ( 大年初二初三 ) 看完並將讀書心得完成。以下將書裡面對書蟲筆者我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