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別再用e-mail了,打電話吧!

當收到的電子郵件,如果每封皆回覆「用電話打給我吧」,一星期後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

現在筆者也真的很少用電話了


在強迫自己使用電話的時間增加後,TrackMaven的執行長發現工作變得更加順利。

一陣急促的聲音,尤其是令人感到厭惡的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聲線,有人會想,為何是我的電話在響,是不會用LINE或簡訊嗎?

TrackMaven的執行長ALLEN GANNETT說道:如同許多人一般,訴諸打電話是最後的手段。像我喜歡用簡訊,SLACK或是e-mail甚至是實體信件(carrier pigeon)。但是我觀察到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電話愛用者。如果你寄簡訊,他將會直接打電話給你。如果你寄的是e-mail呢?他也會直接打電話給你。

也許這不是巧合,所以我決定試一試。首先我決定先寄e-mail給兩位「電話愛用者」—West Coast的編輯Krista Smith以及Layer3電視的共同創辦人Eric Kuhn尋求一些建議。當我在信寄出去的幾分鐘後,我收到回信,「打給我」。

Krista Smith表示:我認為這是語調的關係,因為文字的表示可能會產生許多誤解與困惑,甚至誤會了是否有暗示用語,這是兩人都同意的觀點。Kuhn表示,在電話裡的談話更加真實以及更具社會化,因為你可以同時聽到他的聲音,了解他的情緒,以及知悉發生什麼事。他們兩位同時也堅信使用電話連絡可以讓事情處理得更迅速。

受到他們兩位的鼓勵,我在未來一周有個計劃:第一,當有人寄信或寄簡訊給我時,我會建議以電話方式聯絡。第二,我將擬出一分電話清單,在未來的一周,工作上需要聯絡的人都將在此清單中,一但我有時間,我就從清單中選一位聯絡。事情的發展如下。

正面影響


在這一周,我完成了通常單純以文字交流難以完成的事情。例如我幫助了一位客戶解決了棘手(thorny)的問題,也解決了他工作上的擔心與憂慮,在e-mail的交流中無法得知他聲音中的壓力與焦慮。在另一個案例裡,我和另一位執行長在電話中談重要的公事後,在閒聊中,對他商業計畫的雛型,有著交流以及更深一步的討論。

我更加感受到使用電話的微小區別(nuance),使用電話節省了使用重複冗長贅字(verbose)敘述的時間,單純聽他人的語調,就可以知道對方的立場以及可以立刻做出反應,迅速讓意見一致,同時也增進處理事情的效率。

面影響


但使用電話同時也有負面效果,為了獲得他人真實的情感而非使用表情貼圖(emoji),我常常打過去的時候沒人接聽。雖然電話的使用時間增加,但是等待他人用任何形式與你回覆的時間亦為一項成本。事實上,我發現我可以以電話的方式加速我工作效率的原因為,因為大家都在使用電子郵件,使用電話的時間不多,如果大家都使用電話連絡,我想我的效率一定會大幅降低。

在我撥打的電話中實際接通的電話可能每周十來通吧,這些電話的溝通讓事情的交涉更加具有目的性以及富有人性的交流。這不單純的僅為工作的加速器,在經過思考後,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更經常,更快速幫助他人的方法,這是e-mail無法做到的。同時,在與客戶的接觸上,以電話交流可以建立更直接及更好的商業合作關係。

公共電話大家一定更少打吧
我應該5年以上沒打了(如果成功嶺打的那一次不算的話!!)


原則上的事項

我的電話清單不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打電話只在我上班的地方,我可以散步去公司,以及悠閒的搭乘Uber去開會。這是另外一個我喜歡打電話的優點—就是未來我不用每天彎腰低頭看著手機螢幕。

現在,我將打電話的時間安排進我的應做事項日程表內。日程表,除了例行性的提出計畫以及主持內部會議外,我的筆記內也會註明將要聯絡對象,我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見面,或是第一次的聯絡方式為何。例如對話內容為:「透過LinkedIn打電話給Jim詢問執業計畫建議」。電話幫助我遠離繁瑣的e-mail,以及漸漸回復與他人溝通模式的記憶。



雖然電話並非新穎的溝通工具,但是經過一星期半、強迫打電話的試驗後,我發現這對有的工作有顯著的幫助。雖然我仍然無法將我微笑的面容傳達給對方,但是我仍然想將此行為更藝術化,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可以使工作的效率及產量更上一層樓。

-----------------------------------------------------------------

筆者我在高中的時候大家都還是以傳簡訊或講電話為聯繫的主體,因為那時候大家的手機都還不是智慧型手機(那時最流行的是Sony Ericsson的手機),這樣會猜出我的年紀吧。後來大學的時候漸漸的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臉書通訊軟體或是LINE才漸漸的被大家所使用。其實現在我認為很多人其實對講電話或是用文字訊息傳遞的使用,不是單純的效率問題,往往是依據時間急迫程度或是與對方的熟識程度來加以區分。

但如果是在工作場域,不同的工作間有不同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論,因為例如法律相關工作,書狀之交換乃屬必要,很多事項單以電話可能無法完全陳述,但例如電話推銷產品,一定比單純的寄送電子郵件廣告更加來的有效以及更有針對性,所以我認為應該需視情況而定,而不可單純認為一種方式一定優於他種。


本文翻譯自BBC CAPITAL
原文連結
原文點我
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46728/what-happened-when-i-replied-call-me-to-every-email-i-got-for-a-wee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Die with zero)讀後心得   這本書是書蟲的隊友推薦給書蟲,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內容吧  ----------------------------------------------- 記憶股息,體驗是無價的 這本書其中一個要...